上海光源是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装置,包括15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全能量增强器、3.5GeV电子储存环和光束线站,2010年通过国家验收。2015年立项“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在一期基础上新建16条光束线站,并提升上海光源加速器性能,2024年通过国家验收。项目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前沿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提供大型综合性实验研究平台,支撑国内外用户取得一批国际领先成果,带动和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项目法人单位为上海高等研究院,建设地点为上海市浦东新区。
FAST第二十二批科学数据开放通告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2025年第六期用户学术交流会会议通知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用户课题征集(2025年度第一轮)
Progress on development of ITER Vertical Neutron Camera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第二十九届用户学术年会暨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用户研讨会,7月16至18日在北京怀柔举行,为北京同步辐射装置重启开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2025年底试运行奠定了坚实用户基础。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研究进展:青藏高原近地层的非绝热(冷却)位涡制造影响我国冬季气温
科学家依托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对自发自伤猕猴开展了细致研究,相关研究结果于发表在《研究》(《Research》)上。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重要的地形强迫,长久以来,人们对青藏高原冬季气候影响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其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上。本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非绝热冷却异常主要集中在近地表浅层(厚度约88 hPa),地面强度最强,向上迅速衰减,呈现“下重上轻”的垂直结构。冬季高原的非绝热冷却异常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激发沿着高原斜坡的近地层异常下降流(katabatic flow);另一方面,冷却相关的垂直结构能够在高原近地层制造大量正PV。由冬季高原地表冷却激发的异常下降流,能够携带正PV进入西伯利亚高压区,削弱西伯利亚高压,进而减弱东亚冬季风,引起我国冬季偏暖。
中国科学院主导的“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海底生态系统--在深度达到9,533米的深渊海底,存在着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及伴生地质流体活动。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于30日以1篇研究论文(Article)及1篇研究简报(Research Briefing)同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7月31日,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袁军一行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喀什站参观调研。
5月21日至22日,我国首台覆盖中、远红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合肥红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首届用户学术会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召开。
7月15日,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师生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喀什站开展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
神光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装置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
郭守敬望远镜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
上海光源(含线站工程)
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
中国散裂中子源
上海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
大连相干光源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长短波授时系统
子午工程(一期、二期)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实验1”科学考察船
航空遥感系统(含遥感飞机)
载人潜水器与海上作业母船
共享设施数量
平台注册用户
平台征集课题
LAMOST数据发布网站
子午工程数据中心
中国虚拟天文台
智能植物志信息平台
“实验1”科考船科研管理平台
对地观测共享计划网站
高能所计算资源
托卡马克wiki系统
“科学”号线上运行管理平台